【資料圖】
中新網西寧5月6日電(記者 張添福)青海大學6日發布消息,青海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天文團隊直接探測到早期宇宙中,星系周圍氣體進入星系的詳細過程,證實了重元素豐度較高的“循環內流”是驅動星系恒星形成的關鍵,為理解星系“生態系統”及星系演化邁出重要一步。
5月5日,國際知名期刊《科學》以“Inspiraling streams of enriched gas observed around a massive galaxy11 billion years ago”為題,在線發表青海大學數理學院教授蔡崢團隊的研究論文。
青海大學發布消息稱,本次發現對星系如何與大尺度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提供了清晰的圖景,表明“循環氣體流”(recycling inflow)是驅動早期宇宙大質量星系形成的重要機制。未來,結合更大口徑、更大視場的光譜巡天望遠鏡,人們有望揭示星系中恒星形成的全貌。
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、清華大學等單位的支持。合作單位包括日本早稻田大學、德國馬克斯-普朗克研究所、加州大學、浙江大學、普林斯頓大學、猶他大學、北京大學、廣州大學、廈門大學、深圳技術大學、亞利桑那大學、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、上海天文臺等。(完)
翻譯
搜索
復制